| | |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潘文华的一系列义举,也在百姓中间赢得“爱乡将军”的美名。
沟通成仁筑公路
100年前,距离成都不到100公里的仁寿人想翻越高高的二峨山,见识一下山外面的世界,并非易事。1900年,14岁的潘文华随二叔潘贵成,从这条路开始,走出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但是对于多数仁寿人,二峨山外的世界仍然是未知的迷。
1934年,时任国民革命军教导师师长兼刘湘部预备军总指挥的潘文华派周万俊率领部队修筑成都至借田一段公路。
1937年元月,他又派兵修筑仁寿县城至借田铺全长40公里公路。
1939年成仁公路全线通车,全长99公里,涵洞200余个。修路期间,潘文华先后捐银元11万元,老百姓未摊一分钱。
兴教育办学校
1934年,潘文华念及“本场民众,向多守旧,固执异常,民智不开。推原其固,实因教育未能普及,民众读书缺乏培养……感以往之闭塞,谋将来之改进,特捐助私立学校基金洋二千元……”寄文宫团总购谷生息,以备兴办中学。同年,文宫士绅拟培植壁山庙为校址,兴办小学。一切商妥,唯差小学基金。潘文华知道后,立即捐洋1000元,学校的仪器、风琴等大量设备全由他捐赠。文巷小学于1935年秋开始招生。
1936年,潘文华慨然捐助建校基金洋1万元,购得冯子绥的十五厢熟地及园林计十四亩(现文宫中学校址),修建私立文华中学。学校建成后,又以重庆银行10万元存款折捐作私立文华中学办学基金,报省立案。1939年秋季,文华中学正式招生,潘文华亲自赠送匾额一幅,横额是“国家灵魂”,题联语“愿天下同文同轨,教诸生立己立人”。从招生之日起,仁寿县境及邻县市均有青年子弟来此求学,成绩优异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享受学费减免。
潘文华还在文宫乡捐资创办私立文华民众教育馆,发给文宫乡农民每户一本《农民识字课本》,促其学习。1935年,潘文华在文宫镇朝阳山观音阁兴办图书馆,供中小学生及社会民众阅览,划数十亩土地,收入做图书馆资金。
知恩图报多酬谢
潘文华自幼家贫孤苦,对曾给以同情和支援者加以谢恩。
1922年他返乡拜谒母墓时,拜见小时乳母李婆婆,并以厚礼酬谢。叔父潘贵成被他多次接到重庆休养,待之如父母,对资助他上学的潘秀峰更从重酬报。他对拳术老师潘书堂尤为敬重,只要回家都备礼拜见。对两次保他去工作的贾金华,赠送给几十亩土地让其欢度晚年。
因潘文华的一系列壮举,文宫民众在文宫上街进场处,为他立碑曰:“万家生佛”。
1950年11月12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常务委员的潘文华在成都因病去世,时年64岁。中央人民政府发来唁电,遗体覆盖国旗,葬于成都武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