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川南腹地的仁寿富加镇有8.2万人口,虽交通便捷,但距离仁寿县城18公里,算是比较偏远乡镇。

这里的情况并不简单:一方面因为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场镇建设、乡村道路等长期滞后;另一方面,因这里人口稠密,外出务工人员多,多数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加之长期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这里的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的压力非常大。

“我们家是最先开始改厕所的,为了节约就把洗澡的下水管和厕所的下水管接在一起了,村干部来看到后说要不得,喊我们改,都弄好了,要改就要多花冤枉钱。

村干部来给我们说,如果共用一根下水管,经常洗澡,要不了多久化粪池就装满了。你们这么大的年龄了,化粪池水满了咋挑得出去,那还不是到处流得臭哄哄的,和没有改有啥区别呢?几句话就把我说得服服帖帖的。”李少华乐呵呵的讲到。

而另一个精细化到“底”的例子,可以充分说明这点:音堂村打水泥路,整个过程不仅全体村民全程参与监督,同时镇里还给每家每户发了一张明白卡,卡上不仅写了道路建设的相关标准,连一包水泥应配多少砂石都写得清清楚楚。